上海科技进步特等奖!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技术体现国际最高水平

2019-05-15

c2249ed94dd13249cd42f022337fad8.jpg

       作为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超高层建筑的收官之作,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十分重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多次实地调研,亲自审定设计方案,要求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成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

       今天上午,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龚剑等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项目荣获上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一次证明:这座高楼的确是体现国际建筑技术最高水平、引领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此前,上海中心大厦已获世界高层建筑学会“最佳高层建筑奖”、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奖”等大奖,并成为全球首栋中国和美国标准双认证的最高等级绿色建筑。

       上海的地基是软土地基,建超高层建筑的难度很大。更困难的是,建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两栋超高层建筑时,施工方采用了噪音、震动较大的软土打入式钢管桩传统工艺,而建上海中心大厦时,考虑到周边地区白领众多,上海建工集团决定,在全国率先将钻孔灌注桩应用于3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上海建工集团技术总监朱毅敏介绍,这种工艺不仅噪音、震动很小,而且能节约造价60%以上。不过在软土地基里,将设计承载力1000吨的钻孔灌注桩打到86米深度,难度非常高。上海建工集团迎难而上,研发出新型成桩工艺体系和控制技术,终于实现了这一“全国率先”,为后续超高层采用钻孔灌注桩奠定了基础。

        在工程关键技术上,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还实现了一系列全球或国内首创。如设计制造出全球最大的压力混凝土输送泵,创造了建筑工程超大体积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体量、实体结构混凝土一次输送高度的世界纪录;首创设计了主体结构与外围柔性悬挂支撑结构变形协同一体的双层表皮玻璃幕墙,通过约束释放、变形吸收,使20357块曲面玻璃幕墙具有复杂工况变形协同能力;首创并制造出千吨级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降低了大楼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摆幅,确保了楼内人员的舒适度。

       谈到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举了玻璃幕墙的例子:“1998年竣工的金茂大厦,玻璃幕墙的主要供应商是外国企业;2008年竣工的环球金融中心,玻璃幕墙的中外供应商大致是1:1;2015年竣工的上海中心大厦,玻璃幕墙需要柔性可微摆、与悬挂支撑结构和主体结构协同变形,竞标胜出的是中国企业。”

       上海建工集团等项目完成单位为何能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卞家骏认为,集团的3种文化基因——执行力基因、工匠基因、诚信基因起了很大作用。

        这家上海国企脱胎于工程兵部队,从管理团队到研发团队,再到施工班组,执行力都很强。这种文化基因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提出的技术创新方案,在施工作业时能被管理人员和班组工人贯彻执行。工匠基因就是工匠精神,上海建工集团拥有众多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施工时细致到位,能解决各种问题,使多项新型建筑技术取得了很好效果。诚信基因就是契约精神,在这种基因的支撑下,这家国企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建筑施工、城建投资、设计咨询、房产开发、建材工业5个事业群。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外建筑承包单位中屈指可数。

       如今,这座世界第二高楼运营顺利,租用单位反响良好。休息时,在大厦工作的许多白领会来到60—70米高的中庭,那里环境优美、采光通透,被称作“空中花园”和“城市广场”,适合人们休憩和交流。朱毅敏说,为建成绿色、智慧、人文的国际一流精品工程,工程团队突破了传统层叠式超高层理念,首创“垂直城市”超高层模式,为大厦设计了9个“垂直社区”和21个“空中花园”。上海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为58万平方米,可容纳3万多人,堪称一座“垂直城市”。这种创新性超高层设计理念,实现了人文景观与工程技术的融合。

        近3年来,“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成果在我国200余栋超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这个项目已获得近百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在2018年度上海科技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排名第一。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被纳入20余部国家、行业、省级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我国建筑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本文链接: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50931